自2010年3月22日建成開館以來,中國水利博物館在經過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第一次進行大規模全方面的改造和施工,經過去年全館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和不懈努力,使博物館展陳有了耳目一新的變化。目前已開放的展陳內容包括室內的水利千秋基本陳列、水與人類文明和龍施雨沛展區以及室外的鎮水文化展區。
“水利千秋”基本陳列位于博物館一層,經過全面展示提升,完善了歷史脈絡、凸顯了專題館藏,將縱向的水利史、橫向的水利與社會發展,聚集式的水利遺產專題聯結貫穿起來,全面展現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光輝治水歷程,生動展示新時期水利工作的偉大成就和發展方向。
“水利千秋”基本陳列按時間順序分為早期水利、古代水利、近代水利和當代水利四大展廳:
早期水利主要講述從新石器時代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先民們通過智慧用水進行生產生活,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華夏文明,到大禹治水立國為建立夏王朝奠定基礎,然后有了夏商周的水利發展。
河姆渡文化展區
古代水利主要介紹我國從秦漢到元明清各個時期輝煌的治水歷史和成就。都江堰、水部式、白鶴梁、大運河、海塘、古代水利機具……
大運河展項
近代水利主要表現時局動蕩、財政困難,全國主要江河水系紊亂,水利設施連年失修,水旱災害頻繁,民不聊生,在水利漸入困境之時,水利先驅投身水利、力挽狂瀾,推動了水利事業的發展。
近代水利展區部分
當代水利回顧了革命戰爭年代的水利發展,著重展示了新中國輝煌的治水成就?!吨袊?、紅旗渠、領導關懷……
當代水利展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