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十景”由分布于中國水博覽園內的十處水文化景觀組成。
1、執鍤迎風:莊嚴威武的大禹銅像,手執耒鍤,目視前方,迎風立于博物館籌建辦公樓前,護衛著遠處的寶塔。大禹治水,劃定九州,不僅被后人奉為祖先,更被歷代尊為水神,而水博人追隨的,正是不拘舊法、不畏艱險、不言放棄的大禹精神。當年,大禹奠定了夏王朝立國的根基;而今,弘揚大禹精神,將繼續成就水博輝煌的未來。
2、彩塔吐霧:夜幕降臨,錢塘江畔的水博園里,正在上演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配合著流暢的旋律和節拍,霓虹燈勾勒出寶塔傳統的輪廓,不時地變幻著眩目的光芒。塔身水汽氤氳,直上百米,隨風彌漫,仿佛舞動的衣袖,更如騰空而起的銀色巨龍。星夜里的水博,亦真亦幻,演繹著跌宕起伏的千秋治水史話。
3、湖光霞影:博物館北面臨湖,隔湖而望,這方約500畝的水面將寶塔擁入懷中,又輕輕托起。夕陽西下,霞光灑滿湖面,徐徐一葉輕舟,悠然駛入畫中。霞光將湖染成一面銅鏡,把寶塔映成了金色,湖光、塔影相映生輝。熠熠的光芒,是千年水利文明之光;閃閃的影像,映照著世代水利人不朽的身影。
4、琉璃映天:玻璃又名琉璃,此處指的是以玻璃為主要外立面的博物館塔型主建筑。在昔日的一片灘涂上,百余米高的水晶寶塔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與藍天白云相互輝映。一柱擎天錢江畔,萬里晴空碧琉璃。這是水利拓荒者的永世豐碑,也是中國水博的獨創意象和水文化景觀。
5、極目灣潮:登臨博物館頂層,極目遠眺,江天一色,杭蕭大地壯闊的美景盡收眼底。蜿蜒而來的錢塘江,在此往東南右折,略呈灣狀。登高憑欄,與數千米外的江堤隔湖相望,雖無“驚天動地濤聲起,排山倒海涌潮來”的近距離震撼體驗,但遙想著千百年來依時而至、岸線與行道多變的江潮,也許更能收獲自然變遷、潮汐更迭的歷史感悟。
6、回廊飛雪:博物館塔體底部是一個直徑近百米的圓形基座,從東西兩側的砂巖臺階,可直達這片寬闊的環形觀景平臺。玻璃長廊與高射噴泉高低參差,圍繞塔身。噴泉開啟時,水柱被風吹散,細密的水花從高空紛飛飄落。冬雪時分,水博園白雪皚皚,茫茫無邊。立于高高的回廊下,迎面襲來的,是飛雪?是水沫?游人、噴泉、雪花,已然和諧融入了這座銀裝素裹的純凈寶塔之中。
7、神牛護水:由廣場通往博物館建筑主入口,兩座玻璃橋晶瑩剔透,一左一右,呈八字形,對稱橫臥于寬大的噴水池上。登上塔頂,俯瞰廣場,方覺博物館門前地面顯現的是十分逼真的牛頭造型。雙橋恰是一對水晶巨犄,牛首正對水面,護衛著前面的一方水域。臨寶塔,祈神牛,鎮水護水,神州安瀾,人水和諧。
8、曲堤藏月:水博廣場往西,一條千余米長的小路,穿過博物館湖面的北側堤岸。夜晚的園區,月光如水流淌,堤如溪流蜿蜒,細細數來,恰有九曲。兩旁樹木遮蔽,抬頭尋蹤,似江峽望月;曲徑枝葉扶疏,眨眼間,竟是遠處的湖影斑駁。登臨塔頂可以賞水,信步水岸亦可觀塔。曲堤尋月,月正在水中,在你的心澗。
9、垂綸聽雨:微風細雨,獨坐釣臺,臨湖垂綸,別樣情懷。飄飄灑灑的雨絲激起水暈無數,淅淅瀝瀝的雨聲勾起思緒萬千。魚在水中,君在景中,雨水潤澤心田,此刻在意的不是竿下的動靜,而是醉心于身邊的柳荷清新。比起鮮魚幾許,想必更愿帶走的是這份恬淡的心境。
10、煙渚驚鷺:園外臨江,園內多水。每逢霧起,水博園區便成了人間仙境。博物館北側的湖面煙靄彌漫,湖心的小洲若隱若現。一聲魚躍,驚起島上飛影一串,岸邊的蘆葦蕩也隨風搖曳。這是一首沁人心脾的水中晨曲,這是一幅空靈自然的水墨寫意,這是一方靜謐無聲的生態空間。